English

构筑新世纪教改工程

——第四军医大学深化教学改革纪实
2000-10-18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王坤 本报记者 杨永林 我有话说

第四军医大学是一所驰名国内外的军事医学院校。进入90年代后,学校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挑战:军内外77个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,第四军医大学毕业的学员军政素质好、事业心强、基础理论扎实、基本技能熟练、独立工作能力强,但同全国许多医学院校一样,也不同程度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、专业面窄、科研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的问题。于是,该校揭开了迎接21世纪挑战的新一页——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。

重构人才培养模式

改革必须首先冲破传统习惯思维的禁锢。教改,首先要在教育思想、教育观念上改,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改。为此,他们实施“十个五年不断线”教育计划,其中包括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、军事科学技术教育、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、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等五年不断线。

注重课程结构整体优化,推出了五大课程群:公共基础课程群;基础医学课程群;临床医学课程群;融合交叉课程群;军事医学课程群。

重视知识向能力转化。军医大学培养的学员,既是军人,又是医生。为此该校实施了五大社会实践教学活动:第一学年,安排入学入伍教育,使学员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、从老百姓到革命军人的“两个转变”;第二学年,安排延安革命传统教育;第三学年,安排下部队当兵锻炼,牢固树立为部队服务的思想;第四学年,安排部队健康教育,培养学员综合运用军事医学和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的能力;第五学年,安排军事医学综合演习。

他们还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,实施了五个教学质量控制环节:以校内一类课程建设为基础,以全军优秀课程建设为重点,分期分批地开展课程建设;定期安排常规教学质量检查,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;建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标准化试题库,实现教考分离;实施教师任教资格审查制度,开展优良学风班评选活动等,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等。

教育思想的变革、教育观念的更新,孕育出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。产生了由“十个五年不断线”教育计划、五个课程群、五大社会实践教学活动、五个质量控制等环节整合而成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5·5人才培养模式。

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大调整

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,当前,医学教育已向多样化、社会化、个性化、终身化、现代化、国际化发展,为此,他们采取单门课程的分化、重组和新建,有层次地改革课程体系——

课程分化:不仅相继开设了与新兴、边缘学科相应的课程,及时反映了医学科学发展前沿和方向,而且十分重视和鼓励某些传统学科课程的分化。如,学校将原来的《生物学》、《医学免疫学》、《医学微生物学》等六门课程分化为《细胞生物学》、《医学遗传学》、《基础免疫学》、《临床免疫》、《临床微生物学》、《病原生物学》等13门课程,大大充实了原有的课程体系。

课程重组:根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,打破按学科设置课程的模式,精选经典教学内容,对传统学科进行内容和结构的融合重组,以体现现代医学知识的系统性、整合性。

课程新建:新建了一批新兴课程和边缘课程,如《神经科学基础》、《临床医学导论》、《临床营养学》、《急诊(救)医学》和《老年医学》等。

改革的步步深化,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的优化与调整,为教学科研医疗带来了勃勃生机。近三年来,该校本科学员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100%、六级通过率56.7%。1998年,解放军总后勤部对所属12所院校的学员军事素质进行考核,该校名列第一。该校学员积极参加课外活动,撰写并发表了264篇科研论文,其中49篇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,17篇论文被国内学术会议录用,10人次被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会议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